跳到主要內容

檳榔致癌之實證
一、檳榔子(即菁仔),對人類有致癌性
1. 早在 1987 年 IARC 即已綜合各國研究結果,認定「嚼食含菸草的檳榔」或「同時有吸菸與檳榔習慣」對人類有致癌性,致癌部位主要在口腔、咽及食道。
2. IARC(國際癌症研究總署)綜合各國研究實證,於 2003 年發表之專論中宣布檳榔子是第一類致癌物,對人類有致癌性。檳榔子單獨致癌性證據已經充分。

二、嚼檳榔和口腔癌之相關性高
1. 國家衛生研究院葛應欽教授研究發現有吸菸、酗酒、嚼檳榔 3 種習慣者,其發生口腔癌之危險性較沒有此三種習慣者達 123 倍;若單獨來看,吸菸、酗酒、嚼檳榔之致癌危險分別為 18倍、10 倍、28 倍,亦顯示嚼檳榔之危害。
2. 台灣地區約 9 成口腔癌患者有嚼檳榔習慣,且在台灣的齒齦癌和與頰黏膜癌是口腔癌主要型態,主要是因嚼檳榔者把檳榔嚼塊置於齒齦和頰黏膜間直接接觸的關係;這兩種型態的癌症在非嚼檳榔地區較少發生。

每年逾8,000名新診斷口腔癌個案,3,300人因口腔癌死亡,為台灣男性所罹患的主要癌症之一。

檳榔對身體的影響

  • 口腔癌:口腔黏膜被檳榔纖維持續刺激後,黏膜變得脆弱且敏感,沒有保護能力,常常潰爛。口腔表皮細胞長期受到傷害與慢性刺激,產生細胞變性進而癌化形成口腔癌。
  • 咽癌與喉癌:檳榔子萃取成分與檳榔鹼對喉癌細胞株具有基因毒性。
  • 肝癌:受檳榔鹼、荖花中的黃樟素影響,會誘發肝硬化及肝癌。
  • 食道癌與胃癌:嚼檳榔會降低胃黏膜抵抗胃酸的能力,伴隨菸、酒和檳榔,罹患食道癌及胃癌的機率更高。血液中含有檳榔鹼時,則會傷害上消化道系統。

 

(2)造成牙周病:檳榔粗纖維造成對牙齦與牙齒的傷害,且其成分會抑制牙周組織的癒合。
(3)牙齒硬組織疾病:牙齒被染色且被檳榔粗纖維磨損後變得敏感,造成牙齒的咬耗。
(4)口腔黏膜下纖維化:檳榔纖維摩擦→黏膜受傷→傷口結疤→再磨擦→結疤不斷累積→口腔黏膜下纖維化。
(5)腎臟功能受損:石灰含有乳鹼,會造成腎臟鈣化導致腎臟病或尿毒症。
(6)引發心臟病:檳榔鹼使心跳加快,可以誘發心律不整、心肌梗塞。

最新消息

時間類別單位標題發佈點閱
youtube
跳至網頁頂部